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全血低切变黏度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以探讨心肌梗死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5月113例EH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IMT正常组(n=47)、增厚组(n=37)和斑块组(n=292),各组同时检测全血低切变黏度和血尿酸。 结果 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全血低切变黏度分别为(8.19 ± 2.31)、(14.88 ± 2.34)、(19.96 ± 3.81)mPa·s,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血尿酸分别为(303.26 ± 91.42)、(371.33 ± 92.12)、(416.54 ± 96.02)μmol/L,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EH患者IMT随全血低切变黏度和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通过以上的检查和检测从而达到对心肌梗死的早发现早治疗。
Citation:
陈远宏,蔡云,李红萍,杨桂枝. 高血压患者全血低切变黏度和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3, 28(8): 1240-1241. doi: 10.7507/1002-0179.20130386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党爱民,刘国仗. 尿酸与心血管事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6): 478-479.
|
2. |
张兴平, 陈庆伟, 郑陵.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重庆医学, 2004, 33(1): 35-36.
|
3. |
王婷, 吴卫平. 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4): 442-444.
|
4. |
成君, 赵冬, 王薇, 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3): 207-209.
|
5. |
鹿育萨, 田春秀. 正常高值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观察[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 25(9): 677-678.
|
6. |
高爱玲, 张素清, 乔亚京,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9): 51-52.
|
7. |
张伟红, 闫春玲.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1): 56-57.
|
- 1. 党爱民,刘国仗. 尿酸与心血管事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6): 478-479.
- 2. 张兴平, 陈庆伟, 郑陵.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重庆医学, 2004, 33(1): 35-36.
- 3. 王婷, 吴卫平. 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4): 442-444.
- 4. 成君, 赵冬, 王薇, 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3): 207-209.
- 5. 鹿育萨, 田春秀. 正常高值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观察[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 25(9): 677-678.
- 6. 高爱玲, 张素清, 乔亚京,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9): 51-52.
- 7. 张伟红, 闫春玲.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1):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