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为散发,以青中年为主,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数小时至数日达高峰。患者患侧肌电图及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与自身健侧对比,大部分插入电位延长,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干扰相减少,面神经运动潜伏期、M波也有延长和波幅减低现象。全部患者在病程6~14 d检查,有20例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30例在15~23 d检查,所有患者均出现自发电位;动作电位的时限、波幅也均为典型神经源性损害表现。所有患者头部CT、MRI检查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均正常。预后:大部分良好,少数有不同程度的后遗损害。
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发病较急,给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部分预后较差,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Citation:
王学义, 邹卿, 王露.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4, 29(8): 1413-1415. doi: 10.7507/1002-0179.20140434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35-337.
|
2. |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92.
|
3. |
Hous JW, Brackmann DE.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5, 93(2):146-147.
|
4. |
王新德.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47.
|
5. |
丁正同. 周围神经病[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2008, 16(6):636-637.
|
6. |
包正军, 曾国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J]. 2011, 20(2):75-78.
|
- 1.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35-337.
- 2.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92.
- 3. Hous JW, Brackmann DE.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5, 93(2):146-147.
- 4. 王新德.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47.
- 5. 丁正同. 周围神经病[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2008, 16(6):636-637.
- 6. 包正军, 曾国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J]. 2011, 20(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