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Author
"段昊玙" 3 results
-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和肥胖患者人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关系,并试图分析极度肥胖(BMI>40 kg/m2)患者弥散功能的改变。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超重和肥胖患者390例的一般资料和肺功能数据,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分级,分为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n=37)、Ⅰ级肥胖组(30 kg/m2≤BMI<35 kg/m2,n=106)、Ⅱ级肥胖组(35 kg/m2≤BMI<40 kg/m2,n=110)和Ⅲ级肥胖组(BMI≥40 kg/m2,n=137)。采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比较根据BMI不同分组间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定BMI与肺功能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使用简单线性回归或分段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BMI分组在超重和肥胖患者中年龄、性别和吸烟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数据比较:Ⅲ级肥胖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低于超重组和Ⅰ级肥胖组(P<0.05),超重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高于Ⅰ级肥胖组、Ⅱ级肥胖组和Ⅲ级肥胖组(P<0.05),超重组和Ⅰ级肥胖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低于Ⅱ级肥胖组(P<0.05),FEV1/FVC、峰值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在四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VC%pred(r=–0.254,P<0.05)、TLC%pred(r=–0.151,P<0.05)与BMI呈负相关。BMI<40 kg/m2时,DLCO%pred与BMI正相关(r1=0.224,P<0.05);BMI≥40 kg/m2时,DLCO%pred与BMI呈负相关(r2=–0.176,P<0.05)。结论 随着BMI升高,超重和肥胖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当BMI<40 kg/m2时,超重和肥胖患者弥散功能随BMI增加而升高,可能原因是其肺血容量增加使DLCO%pred升高;但BMI≥40 kg/m2时,患者弥散功能随BMI增加而下降,可能原因是极度肥胖时肺泡组织受脂肪浸润或结缔组织沉积导致的扩散障碍。
Release date:2024-11-20 10:31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Release date:2023-04-28 02:38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浆 D-二聚体及 B 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2 月—2018 年 2 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 565 例,按照住院结局分为好转组(n=469)和未愈或死亡组(n=96),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入院 24 h 内 NLR、血浆 D-二聚体及 BNP 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未愈或死亡组患者 NLR、血浆 D-二聚体、血浆 BNP 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独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预后方面,血浆 BNP 水平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 0.665(P<0.001),血浆D-二聚体的敏感性最高,为73.7%。与单独预测相比,各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提高为 0.681(P<0.001),敏感性提高为 81.1%。结论 联合检测NLR、血浆D-二聚体及BNP水平对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Release date:2022-11-29 04:5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