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Keyword
"发作" 142 results
-
血液生物标记物在卒中后癫痫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急性卒中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记物,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它们与卒中癫痫发生的关系。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 14 个血液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用 Z-scores 对生物标记物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还评估了卒中和癫痫相关变量:卒中严重程度(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卒中类型和病因、从卒中到迟发性癫痫发作的时间以及癫痫发作类型。使用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来确定与癫痫相关的独立的临床变量和生物标记物。从 1 115 例患者队列中纳入 895 例。平均年龄为(72.0±13.1)岁,其中有 57.8% 的患者为男性。51 例患者(5.7%)发展为迟发性癫痫,中位时间为 232 天[四分位数间距 IQR(86~491)]。NIHSS 分数≥8[P<0.001,HR=4.013,95%CI(2.123,7.586)]和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病史[P<0.001,HR=4.038,95%CI(1.802,9.045)]是与癫痫发展风险相关的独立因素。预测癫痫的独立生物标记物有:高水平的内皮抑素>1.203[P=0.046,HR=4.300,95%CI(1.028,17.996)]、低水平的 70 kDa 热休克蛋白 8(Hsc70)<2.496[P=0.006,HR=3.795,95%CI(1.476,9.760)]和 S100B<1.364[P=0.001,HR=2.955,95%CI(1.534,5.491)]。当这些生物标记物共同存在时,癫痫风险上升至 17%。临床变量和血液生物标记物联合使用时,预测模型中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的面积比单独一个存在时[68.9%,95%CI(60.3%,77.6%)]的面积大,为[74.3%,95%CI(65.2%,83.3%)]。S100B 和 Hsc70 的下降及内皮抑制素的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卒中后癫痫,这为临床危险因素提供了额外信息。此外,这些数据为癫痫发生假说过程提供了一定依据。
Release date:2021-12-30 06:08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Release date:2023-05-23 03:05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phase Ⅰ corpus callos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6 adul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in Tangdu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ly 2016.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the phase Ⅰ total corpus callosotomy, followed up 1~5 years after surgery.
Results14 cases (25.0%)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seizure free after surgery, 19 cases (33.9%) whose seizures reduced more than 90%, 10 cases (17.9%) reduced between 50%~90%, 7 cases (12.5%) between 30%~50%, 6 cases (10.7%) decreased below 30%; Drop attacks of 47 cases (83.9%) patients disappear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3 cases(23.2%), and most of them recovered well. 5 cases(8.9%) had long-term sensory disassociation,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reporting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was 67.9%.
ConclusionsFor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who can not undergo focal resection, Ⅰ phase total corpus callosotomy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reducing seizure frequency, eliminating drop attack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Release date:2017-11-27 02:3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癫痫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元信号异常传导的疾病,表现为癫痫发作。随着大量自身抗体的发现和对自身免疫性脑炎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在癫痫发作和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在不同的癫痫发作相关的神经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不同程度观察到了致病性抗体、补体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这些异常的免疫反应被认为会导致神经元信号传导破坏,产生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发展为长期的自身免疫性癫痫。虽然早期使用免疫调节疗法可以改善自身免疫性脑炎和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预后,但患者的识别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并不总是明确。本篇综述讨论了免疫系统的不同成分在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癫痫、Rasmussen脑炎、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和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尤其是讨论了在这些疾病中观察到的病理生理学和独特的细胞因子谱,及其与诊断、预后和治疗决策的联系。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需要在时间窗内做出重要治疗决策的神经科急症,但癫痫围发作期常常模仿卒中或者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癫痫围发作期的成像识别可明确癫痫是发作还是卒中,避免错误诊治带来的风险;基于成像的癫痫治疗可以更精准治疗癫痫起源灶,微创治疗能减少开颅手术带来新的医源性创伤,本文对癫痫围发作期成像和基于成像癫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Release date:2020-05-19 01:07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现代脑电图(EEG)技术的进步增强了对经典伯杰频段外,包含重要信息的脑电信号的识别。在癫痫领域,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发作间期>80 Hz 的高频振荡(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 HFOs)。HFOs 大型临床应用始于癫痫手术术前的评估,近来也开始用于评估癫痫严重程度和监测抗癫痫疗效。该综述总结了 HFOs 在癫痫临床应用的证据,重点介绍了最新的进展。近期大量文献强调了 HFOs 与术后癫痫预后关系,一篇近期的 Meta 分析证实术后癫痫未发作患者 HFOs 切除率高于术后发作患者,利用术后 EEG 中的残留 HFOs 比术前 HFOs 率对癫痫手术预后预测更准确。文章深入讨论了区分生理性和癫痫性 HFOs 的尝试,这可能进一步加强 HFOs 的特异度。如睡眠结构分析表明,在痫灶内外对 HFOs 的偶联有差异。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FOs 可用于对评估疾病活动度和利用非侵入性 EEG 和脑磁图(MEG)等检查中评估治疗效果。鉴于儿童 EEG 中 HFOs 比例高,这一技术在患儿中有良好的前景。在婴儿痉挛症中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HFOs 比例下降。在Rolandic区棘波时出现 HFOs 与发作频率相关。耗时的人工评估是过去 HFOs 临床应用的障碍,目前这一问题可由可靠的计算机算法解决。过去十年,HFOs 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利用非侵入性手段检测 HFOs 已在大量患者中得到应用。期待未来有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获取长程监测资料,为这一领域提供更多信息。
Release date:2018-11-21 02:23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2010年3月-2012年5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及ASL、MRA序列检查,分析DWI、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 结果 D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对大、小面积梗死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对大面积梗死检出率为100%,对小面积梗死的检出率为70%;DWI和ASL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分别为0%、70%,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皮层下斑状缺血灶检出最敏感。 结论 DWI和ASL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DWI、ASL及MRA联合应用可准确评估缺血半暗区及侧支血管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Release date:2016-09-07 02:3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癫痫样发作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癫痫发作相似,临床上易误诊为癫痫并给予不恰当的治疗,误诊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常见的癫痫样发作疾病包括:晕厥、震荡性抽搐、心因性非癫痫发作、睡眠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发作性运动障碍等。文章就癫痫样发作疾病作一综述,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Release date:2020-03-20 08:0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 分析反复发作的抗凝血类灭鼠药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案。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例抗凝血类灭鼠药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3例患者均以同时出现多部位出血为首发表现,经应用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停药(2、5周,3个月)后再次出现多部位出血,再给予维生素K1等治疗,病情可缓解。 结论 维生素K1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且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同样有效。为避免再发性出血,应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
-